预约挂号(微信)
新闻中心
分享到:
防控登革热,这些知识你要知道
来源: | 作者:医教科 | 发布时间: 2024-07-16 | 4774 次浏览 | 分享到: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病毒(Dengue virus)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媒介伊蚊叮咬传播。

 

每年5月到10月是登革热的高发季节,从东南亚等境外、我国南方省份务工、旅游和探亲回宜人员,造成登革热病例输入我市的风险较高。登革热是通过伊蚊(“花斑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是发热、皮疹(出红点)、“三红三痛”(脸红、脖子红、胸口红、眼眶痛、肌肉痛、关节痛);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出血休克,甚至导致死亡。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也无特效药治疗。做好登革热防控,预防是关键。
一、登革热传播

登革热是经媒介伊蚊(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由“患者→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疾病。登革热患者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一般需经大约8~10天的增殖后,才可以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我国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1~14天,但也有部分人不发病(称为隐性感染者)。能传播登革病毒的媒介伊蚊在我国分布广泛,病毒输入后可以快速传播扩散。

 

二、登革热的潜伏期有多久?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数5~9天。

三、登革热有哪些临床表现? 

登革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典型的登革热病程分为3期,即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

1)发热期:通常急性起病,表现为高热,可伴畏寒,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C,一般持续3~7天。除发热外,患者还可伴有以下症状: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乏力,恶心、呕吐以及纳差,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大部分于病程第3~6天颜面、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典型皮疹为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或融合成片的红斑疹,其中可见有散在小片的正常皮肤。

2) 极期:高热持续不缓解,或退热后病情加重。可出现腹部剧痛、持续呕吐、球结膜水肿、水肿、胸腔积液和腹水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休克,出现如低体温、心动过速、四肢湿冷、脉搏细弱、脉压缩小或测不到血压等表现。

3)恢复期:极期后的2~3天,患者病情好转,胃肠道症状减轻,进入恢复期。

 

四、登革热应该如何治疗? 

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防蚊隔离、早治疗。目前登革热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一般处理及预防性治疗等措施。

1)卧床休息,清淡半流饮食;

2)防蚊隔离至退热及症状缓解;

3)监测意识、生命体征、液体入量、尿量,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及重症预警指征等。予补液、退热、镇痛等处理,预防与早期识别重症登革热。

五、如何预防登革热?

I)翻盆倒罐,勤清积水:定期清理如花盆、瓶子等易积水容器水生植物定期换水或建议改为土培。

2) 防蚊灭蚊,装备到位:居家安装纱门纱窗,睡觉挂蚊帐。常备驱蚊剂、电蚊拍等驱蚊装备。

3)高危时段,减少暴露:蚊虫出没频繁时间段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尽量少在树荫、草丛等户外阴暗处逗留。外出活动游玩时,注意做好个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