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糖尿病日
(World Diabetes Day WDD)
联合国糖尿病日前身是世界糖尿病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于1991年共同发起,自1992年起在每年的11月14日举行庆祝活动。2006年底联合国通过决议,从2007年起,将“世界糖尿病日”正式更名为“联合国糖尿病日”。 其宗旨是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醒悟,将专家、学术行为上升为各国的政府行为,促使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对糖尿病的控制,减少糖尿病的危害。
2022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糖尿病总患病人数1.298亿,糖尿病患病率12.8%,糖尿病前期患病35.2%,每年约有5%-1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进展为糖尿病。
糖尿病概念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我国传统医学对糖尿病已有认识,属“消渴”症的范畴,早在公元前2世纪,《黄帝内经》已有论述。
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其他类型糖尿病。
其中,2型糖尿病所占比例已达到93%以上。
糖尿病诊断标准
一般情况下,当出现明显的“三多一少”糖尿病典型症状,并且符合以下三条中的任何一条时就可诊断为糖尿病:
1. 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
2. 一天中任意时间,血糖≥11.1毫摩尔/升。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服糖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
没有明显症状,但两次血糖化验结果符合以上三条中的任何一条,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血糖检测是最简单直接的糖尿病筛查手段,基于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的无创预测模型是人群筛查的可靠手段之一。
糖尿病高危人群
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的危险因素者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年龄≥40岁。
>>有糖尿病前期(IGT、IFG或两者同时存在)史。
>>超重(BMI≥24kg/m2)或肥胖(BMI≥28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2250px,女性腰围≥2125px)。
>>静坐生活方式。
>>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
>>高血压(收缩压≥130mmHg和(或)舒张压≥80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血脂异常(HDL-≤0.91mmol/L和/或TG≥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
>>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PCOS患者或者伴有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征等)。
>>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
在糖尿高危人群中进行早期筛查对糖尿病的一级预防、降低疾病的治疗负担和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膳食
控制每日总热量,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合理分配膳食中糖类、脂类、蛋白质的比例,荤素搭配,细嚼慢咽不要暴饮暴食。维持标准体重,戒烟限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适量运动
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精神状态,同时还可以帮助控制体重。运动应该循序渐进,并长期坚持。
定期检测
健康人可以通过合理饮食、经常锻炼以及定期体检等预防糖尿病;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要定期体检,加强血糖监测,若化验血糖异常,应进一步进行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或尿常规等相关检查;对已经诊断为糖尿病前期的人群,遵医嘱定期复查,合理饮食及药物治疗,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胡萍)